设想一下,酷暑天,地铁口,一位风尘仆仆的游客,一只大行李箱,一堆乱七八糟的共享单车,行路难!这样的城市形象该打几分?不及格。
如此差评,不能发生。
在市中心黄浦区,18个地铁站暑期游客激增,如何畅行无阻?今年,黄浦区与申通地铁集团携手,持续推进党建引领“多格合一”融合共治,做大“一格聚力”基层善治“朋友圈”,为超大城市治理提供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。
实现这个目标,要做好四件事。
首先,街道网格长受聘担任车站“零号站长”,地铁站长受聘担任“兼职副网格长”,综合网格治理与地铁车站管理双向互动,以党建联建合力推进重点、难点问题解决。
其次,全区所有网格融合共治,强强联动,织密地上、地下治理网,以文明宣传、应急联动、环境整治、志愿服务,推动形成常态长效管理机制。
再次,打破“信息壁垒”,数据信息互通,优质资源共享,开放志愿岗位、推广文化项目、加强品牌宣传,以城市窗口优美形象展现“善治之美”。
最后,搭建公众参与平台,广泛征求街道居民、地铁乘客的意见和建议,鼓励市民有序参与城区治理决策和监督,轨交建设、改造、周边治理都要提升市民参与度。这四件事,究竟做得怎么样?串联豫园商圈、黄浦滨江等“黄金点位”的14号线豫园站7号口,就是最好的例证。这里早晚高峰客流量超过3万人次,但如此城市窗口,共享单车“爆仓式”占道堆积一度“煞风景”,市民游客意见很大。
有问题就解决问题。外滩街道第三综合网格没有“单打独斗”,而是以党建引领“多格合一”,让治理“朋友圈”力量翻番,打了一场漂亮的协同战。
其中,最有意思的是柔性破题“化敌为友”。共享单车企业是“麻烦制造者”,但也可以是解决者。面对“爆仓停放”并非简单罚款了事,而是由城管、交警联合约谈三家共享单车企业。先看监控数据,早高峰过量投放、晚高峰二次堆积,乃至影响通行安全、妨碍城市形象、自毁企业声誉;再看照片对比,适量投放与庞杂混乱的巨大差异,一目了然。企业利益与社会秩序,原本可以兼得,积极共赢何乐不为!
令人欣慰的是,企业不再抵触,承诺定点投放动态清运。柔性破题,让管理对象成了治理伙伴。短短几天,7号口告别杂乱无章,回归井然有序,道路畅通了,市民点赞了,口袋公园也变回了公园的模样。
这样的转变,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数据共享。属地、轨交打破“信息壁垒”,拿精准的数据说话,让被管理方心服口服,问题迎刃而解,更做大了共治“朋友圈”,实现了资源共享、服务提升、难题共答。
地铁口是城市治理的窗口,要“窗明几净”。面对庞杂的基层治理,如何以精度发现问题、以速度响应需求、以温度凝聚力量,实现从解决“一件事”到“一类事”的跃升?一格聚力,轨通万家,值得期待。
万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